鋼鐵行業高利潤時代終結,下一步走向何方?!
2018年是鋼鐵企業的“春天”,鋼材價格躍上高點,公司業績大多很漂亮。2019年以來,鋼鐵行業下行趨勢明顯。今年上半年受制于成本端的擠壓,鋼企業績普遍下挫,8月22日晚,多只鋼鐵股公布了半年報,凈利同比下滑在40%左右。原材料價格上升、下游需求疲軟,再加上環保壓力影響,鋼鐵企業上半年的日子看來確實不好過。
鋼企正向黃金時代揮手告別的觀點應如何看待?鋼價下行的因素主要有哪些?通過限產來保價的做法是否持續?
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監測中心劉婕,從行業歷年經濟數據出發,為你解讀鋼鐵行業今年動向。
鋼企向黃金時代揮手告別
2016年以來,鋼鐵行業整體是呈現穩步向好發展態勢。
第一,鋼材價格方面。鋼材價格從2016年開始上漲,2017年是快速上漲,2018年是穩步上漲。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,2016年全國主要鋼材批發市場均價為2901元/噸,2017年是4145元/噸,2018年是4531元/噸,分別比上一年上漲了5.2%、42.9%、9.3%,2018年價格水平是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。
第二,行業盈利也實現了大幅上漲。中鋼協發布的數據顯示,2015年,其會員企業虧損面過半,而2017年則實現利潤1773億元,2018年實現盈利達2862.7億元,企業效益實現了顯著好轉。
第三,行業去杠桿取得了一定成效。根據中鋼協數據,2018年,中鋼協會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5%左右,較2016年下降了約5個百分點。此外,化解過剩產能和清理地條鋼方面也取得了實打實的效果,鋼鐵行業供需也趨于合理。
從以上來看,近幾年說是鋼鐵行業的黃金時代是有一定道理的。但從2018年11月以后,鋼材價格開始下跌,價格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,2019年上半年,鋼材的平均價格為4365元/噸,較2018年同期下降了95元/噸。同時,受原材料成本上漲影響,2019年上半年,鋼鐵行業利潤有所下滑。中鋼協數據顯示,2019年上半年,會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為1065億元,同比下降20.5%。
以前的高利潤是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的,但是也不能夠出現2015年那樣的大面積虧損,整體上看,鋼鐵行業利潤會有所壓縮,將回歸到正常合理的利潤。因此,與其說是鋼鐵行業揮別黃金時代,不如說是鋼鐵行業正在由高利潤向合理利潤進行轉變。
鋼價下行有征兆,產能過剩需嚴防
當前鋼材價格下跌是符合整個鋼材市場淡季特征的。7、8月份受高溫、降雨影響,下游需求偏弱,鋼材庫存有所累積、價格下跌是符合市場預期的。而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紅利已經趨于弱化、環保限產不搞“一刀切”,下游市場包括汽車、房地產、造船等需求相對偏弱因素作用下,2019年鋼材價格較去年重心下移是比較確定的。
2019年1-6月,全國粗鋼產量是4.92億噸,同比增長9.9%,也引發了市場對產能再次過剩的擔憂。從鞏固市場成果角度來看,要做到以下三點。
首先,要鞏固去產能成果,全面淘汰落后產能、防止落后產能死灰復燃。其次,要積極穩步推進行業兼并重組,鼓勵優秀企業在重組過程中優化布局,從而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。再次,要加強審查,對于非法產能要進行嚴格打擊,從而有效維護市場秩序。
價格靠限產提振,靠不住
由于近期鋼材市場價格的普遍跌落,鋼鐵企業實現利潤水平急劇萎縮,有些企業和鋼材品種甚至出現虧損,有的鋼企通過限產從而實現保價。
通過鋼廠的限產動作可以看到,目前鋼材庫存確實已有所減少,但問題在于目前需求還未有明顯的提振,此外鋼材整體庫存仍較同期較高,供給上仍有壓力。不過目前鐵礦石價格有所下降,鋼企利潤有所修復,而利潤的修復或會伴隨著復產。所以不難看出,鋼企通過限產來保價的做法是短期行為,并不能夠持續。
山東魯兆鋼鐵實業有限公司